浑浊度汇总
水的浑浊度是表示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是水中悬浮杂质与胶体光学的综反应,是评定水质感官性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徇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水的浑浊度,简称浊度。供饮用的水浑浊度越低,水中化学有害物质及病毒等物的含量亦越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水质浑浊度的测定,不但能表明该水样的物理外观是否可使使用者接受,同时也是对水内悬物和胶状物的含量或污染程度的一种间接和快速的估计。所以,经过净化的水必须具有良好的物理外观,即无色透明和没有沉淀。水的透明度与浑浊度成反比关系,浑浊度愈低,透明度愈高,反之亦然。出厂水的浑浊度低,有利于加氯消毒后的水减少臭和味,有助于防止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重新繁殖。在整个配水系统中保持低的浑浊度,有利于适量余氯的存在。浊度是水的一种光学性质,它造成了通过水样的光线被吸收,被散射而不能直线穿过。**低检测浑浊度1散射单位(NTU),经常规净化处理后,出厂水一般均不超过1NTU,管网末梢水在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NTU。水的浑浊度高,能影响消毒效果,使消毒剂用量增加,浑浊度低意味着水中对人体危害的某些有害物质、细菌、病毒减少,所以“水质标准”要求集中式给水,即可保证饮用水的消毒效果和确保给水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安全。
水中浑浊度指标通常都是24小时实时监控,浑浊度的上升或下降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原因。
一、 水处理流程中浊度突然上升原因分析
水处理过程中浊度应实时分级监控,哪个部分浊度异常就从哪个部分查找原因。根据水工艺流程,大致根据以下三个部分进行排查。
1.反应池常见问题。
⑴ 投药量过大现象:反应池后部出现泥水分离过早沉淀,未能在沉淀池形成沉淀,沉淀池出口有大量矾花带出,并呈乳白色。
措施:①减少投药量 ②整流槽排泥
⑵ 投药量过小现象:反应池后部没有泥水分离现象,水呈浑浊模糊状。
措施:①增大投药量 ②减少进水量 ③沉淀池排泥
2.沉淀池注意事项。
根据运行实际情况可以知道,沉淀处理是净水工艺中去除浊度的关键环节,沉淀池负担着原水中80-90%的悬浮物、胶体的去除任务。沉后水浊度和滤后水浊度呈正相关关联,滤后水浊度与出厂水浊度相近,沉后水浊度高、滤后水浊度也高、出厂水浊度必然也高。因此必须降低沉后水浊度,将此作为水厂生产控制指标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⑴ 对原水进行预氯化:利用氯气的氧化能力,分解破坏水中污染物的结构,达到转化或分解污染物的目的,另一方面破坏胶体颗粒表面的有机涂层,降低胶体颗粒表面负电荷和双层排斥作用,有利于颗粒间的碰撞效果,使水中胶体颗粒易于脱稳,从而也起到助凝作用。
⑵ 沉淀池低速进水:混凝的目的是为了沉淀。絮凝反应后的水以0.096m/s的速度流人缓冲区,再以更缓慢的速度通过穿孔花墙沿池宽边方向均匀流人斜管沉淀池,以减少水流的速度梯度,避免已形成的矾花被破碎。尽量避免因水量增加引起的速度梯度击碎已生成的絮体。
⑶ 排泥的及时性:由于斜管沉淀池存在排泥盲区,在清洗沉淀池时,可以发现池两侧及两端堆积有淤泥,排泥区靠排泥立管一侧的积泥少于另一侧,检测数据也显示相应的上层清水区的浊度也是靠排泥立管一侧的低一些。积泥区积泥较多时,水流会冲击底泥,使矾花上扬,斜管内积泥较多时,过水断面减少,流速增大,斜向上流的水会顶托起正在下沉或已经下沉的矾花,影响沉后水的浊度。因此,及时排除沉淀池底泥和定期清除斜管表面的积泥是沉淀池运转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及时排出絮凝反应池及整流缓冲区内沉积的泥。
3.滤池的注意事项。
在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去除水中浊度的**后一道工序。因此,通过加强滤池运行管理,来降低滤后水浊度,从而提高水质,保证优质供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⑴ 初滤水浊度偏高
由于初滤水浊度偏高的现象持续时间较短,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是,初滤水浊度却是影响滤后水浊度的一大重要因素,初滤水浊度偏高往往会造成出厂水浊度偏高,影响供水水质。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 滤池冲洗不彻底,冲洗结束时排放水浊度太高。
② 滤池冲洗完成后,停役时间不够。滤池冲洗刚完成时,由于滤料膨胀、滤砂间隙增大、滤池表面不平坦,造成砂层截污能力大大下降,初滤水浊度明显增高。因此,滤池冲洗完成后,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停役,待滤砂下沉、滤层稳定、滤池表面平坦后才开始过滤,保证初滤水浊度符合要求。
③ 初滤水滤速过大。滤池冲洗完成后阀门开启太大,由于这时滤料较干净、滤砂间隙较大、过滤速度快,会造成滤池截污能力大大下降甚**于冲砂。
⑵ 滤池运行周期不合适。
随着滤池运行时数的增多,滤层含泥量增多,过滤效果逐步下降,滤后水浊度逐步升高。滤后水浊度与滤池运行时数是成正比的,如果滤池运行周期不合适,滤池可能在一定时间内运行在滤后水浊度较高的状态,从而影响滤后水水质。#p#分页标题#e#
⑶ 滤池表面不平坦或冲砂,滤池有效滤层变薄。
由于滤池有效滤层变薄,滤池截污能力和浊度去除率大大下降,是造成滤后水浊度较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滤池运行中**需要避免的。而冲砂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冲砂不仅造成滤池有效滤层变薄,而且滤池冲砂就象待滤水在冲刷滤砂一样,滤砂原来截留的积泥经冲洗后带人滤后水,严重破坏了滤池的过滤功能。滤池运行时数越多、滤砂含泥量越多,冲砂运行时滤后水浊度越高,可能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
① 滤池反冲洗不均匀,滤砂得不到良好的膨胀和整理,冲洗完成后滤池表面不平坦,滤池有效滤层变薄。
② 滤池滤速过大。阀门开启太大,滤速过大,滤池不能保持一定水位,造成滤池表面不平坦或冲沙。
③ 取水量减少,滤速没有及时调控,滤池不能保持一定水位。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夜间取、送水量减少,管理人员巡视不到位。
④ 阀门故障,滤速失控,滤池不能保持一定水位。这种情况可能由阀门机械故障、胶卷老化、过力距、电动部分故障等原因造成。
⑷ 阀门开停大小及速度不合适
操作人员开停阀门时,应按照小一大一小的顺
序,均匀慢速进行,否则会由于滤速变化太大,影响
滤后水浊度。
二、低浊度水处理
低温低浊度水没有明确定义,一般认为水温低于4℃,浊度低于40NTU以下的属于地表水的低温低浊度水。由于源水浊度较低,水中含有的细小颗粒多,而相对大的颗粒数量较少,从絮凝机理的角度考虑,由于缺少大颗粒的的存在,使得絮凝形成的大的絮体的速度和数量减慢,而且随着沉淀出水浊度的降低,絮凝剂的投加量增加的很快,絮凝效果很不理想。以下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⑴ 采用烧杯实验,可以大概计算出絮凝剂的使用**优方案,从而获得保障水质的**佳投加量;
⑵ 投加适量的助凝剂,帮助源水通过絮凝形成较大的颗粒,使得沉淀达到理想效果,也使得絮凝剂能够充分被利用。
⑶ 絮凝剂的选用,因为源水情况的不同,会导致同样的絮凝剂得到不同的结果,选取合适的絮凝剂也很重要。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时,可选择几种不同的絮凝剂,通过实验选出并采用效果较好的絮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