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中的浊度测量

所有这些测定法在液体环境中均具有不溶性成分(颗粒),因此可以通过浊度进行测定。浊度定义为由悬浮的不溶性颗粒引起的液体浑浊或浑浊。虽然一些悬浮颗粒足够重,可以迅速沉降到液体中,但小颗粒只能沉降得很慢。这些非常小的不溶性颗粒会导致液体变浑浊。
浊度的测量是水质特别是饮用水的关键测试。然而,浊度在生命科学,生物化学以及医学和药物化学中也有大量应用。

浊度检测:OD600

浊度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测量。**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细菌生长测定,通常通过检测600 nm(OD600)吸光度中的光散射来测量。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测量通过样品的光透射率的吸光度酶标仪可作为浊度计。细菌散射光产生的吸光度或光密度(OD)的测量实际上是浊度的测量。

通常,对于细菌生长检测,用OD600进行浊度测量优于紫外光谱,因为在600 nm波长下进行检测不会像紫外线那样损害细胞。另一方面,用紫外线照射也可能导致DNA突变。

样品越混浊,穿过的光量就越少。这种关系是成正比的,可以用来计算样品在一定程度上的浊度。实际上,在大多数吸光度读取器中,浊度测量通常开始偏离直接的线性关系,而不再是大于3 OD值的光透射率,因为几乎没有光(很少的光子)可以穿过样品。

浊度计:浊度测量的专用解决方案

可选地,浊度也可以用专门测量光散射的专用仪器,即浊度计来检测。

比浊法检测是基于将光束引导通过样品的二极管激光器。如果溶液中没有不溶性颗粒,则光束将简单地通过。设置在激光束路径一侧(通常呈90°角)的检测器将不会测量到浊度。如果溶液中存在固态的不溶物,则激光束将被粒子沿不同方向散射,并且光学系统将收集散射光并将其引导至检测器。散射光束的粒子数量越高,到达检测器的光越多,将测量的浊度浊度单位(NTU)越多。实际上,在浊度法中,颗粒密度是导向检测器的散射光的函数。

在某种程度上,给定密度的粒子的光散射能力取决于诸如粒子颜色,形状和反射率之类的属性。至于在600 nm处的吸光度检测,在浊度法中,散射光的量也与溶液中不溶性颗粒的量成正比。但是,基于浊度计的光散射测量不受上述限制的影响,从而为浊度测量提供了更宽的动态范围。

如开始时所提到的,浊度检测主要用于制药实验室以测试药物的溶解度,而生化实验室则用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聚集和聚合研究。在免疫学中,浊度检测在新抗体的开发及其与抗原的结合能力方面具有主要应用。